Thursday, 31 July 2014

見自己 見天地

山有山的沉穩
水有水的溫柔
風有風的瀟灑
雲有雲的自由
雨有雨的豪邁
雪有雪的冷豔
星有星的耀眼
月有月的清雅

各有各的性格
各有各的本領
何需爭姸 何用鬥麗
相互欣賞 彼此尊重
成就自己 成就別人
不枉此生

Wednesday, 2 July 2014

恰似醇酒般的溫柔

這星期
嘗過悲歡離合
看盡生老病死
心湖漣漪不斷
眼眶泛紅幾許
春已盡花已落
輕嘆一生何求

... ... 同事離職  調職  一幕幕的依依不捨
好友喜迎新生命的誕生
摯友媽媽正與癌魔抗爭
我的外公則走在人生路的盡頭... ...

這一刻
朦朧的眼
朦朧的雨
臉上交錯的不知是淚是雨
唱機播着一首又一首蔡琴的經典老歌
她那恰似醇酒般溫柔的嗓音
灌醉人心
安撫靈魂
合上眼睛
細細品味
把所有忘不了的回憶擁入懷中
忘不了  忘不了
忘不了你的淚
忘不了你的笑

這寂靜時分
是誰在敲打我窗
是誰在撩動琴弦
記憶中那歡樂的情景
慢慢地浮現在我的腦海

Tuesday, 1 July 2014

書拳同源

有人說書法乃紙上太極,這個比喻挺有意思。習字練拳以來,略有體會,箇中之妙實在引人入勝,引人深思。

如果說書法的樂趣非於一筆一劃的技術控制之中,而是習字時從詩詞歌賦中感受中國文化滲透生命,學習古人的胸懷,領悟人生,同時學習以筆墨去表達自己;那麼太極拳的魅力也非於一招一式的揣摩,而是用自己身體、心靈去體悟中華民族累積了幾千年的智慧、古人哲理、宇宙觀等等,並學習以每一個身體動作去表達自己。兩者皆是一種藝術享受,也是神采、氣韻、美感、意境的體現。快慢剛柔虛實收放鬆緊謹慎草率貫注散漫完完全全會被記錄於每一字每一個動作當中。

書、拳不醉人人自醉。或許是對文人氣質的仰慕、對真善美的追求、對寧靜恬淡的嚮往,我越來越喜歡書法也醉心太極拳。慶幸自己有一顆能懂得欣賞書法之美、太極拳之美的心,也有緣遇上我兩位可敬的啟蒙老師通過習字練拳能怡情、養性、修心,讓精神世界得以充實,讓生命變得豐盛,那種由心而發的愉悅難以文字來形容。閒來聽聽歌、寫寫字、練練拳,心情和思緒融入意境之中,不用到深山避世也能靜心抒懷。面對人世間的一切過眼雲煙,虛幻不實,唯有心靜讓我能放得下,看得開。

Monday, 14 April 2014

活到老學到老

是夜音樂晚會,
爸爸由於最近疏於練習,
演唱時拍子不太對, 又忘記歌詞,
唱至中段時對觀眾表示歉意,
「真的不好意思, 狀態不佳, 記不了歌詞...」
可觀眾都沒有介意,
反而全場拍掌鼓勵,
場面溫馨得不得了,
我的兩行眼淚又來了。

人生就是這樣吧,
在跌跌踫踫得得失失對對錯錯中成長,
最重要是有勇氣面對一切,
真的非常欣賞我爸爸,
無懼精神, 勇於接受挑戰, 享受每一次表演,
是我的好榜樣。

Wednesday, 2 April 2014

人生何處不愜意

"結廬在人間,
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
心遠地自偏。"

讀陶淵明的詩,
即使不是居於深山古寺當個隱士,
也能感受到那股高雅脫俗和曠達深遠之氛圍。
這往往提醒着我,
只要精神層面充實和豐盛,
常懷着一顆遠離塵土的心,
隨時隨地都是人間好時節。

此刻, 窗外下着傾盆大雨,
又有多少人能看到詩情畫意?

Monday, 17 March 2014

心安

鬧鐘響起, 又大一歲。
揉揉眼睛帶着矛盾的心情展開新的一天。

一方面感到心靈充滿愉悅,
心裡也感謝爸爸媽媽生我育我成就我,
但有感我能在這生做點事情的時間越來越短, 頓時生起「奚惆悵而獨悲」之愁緒。

曾經有一句電影對白這麼說:
"只要這一生一世不留下甚麼遺憾,
就會走得踏實, 走得心安。"

我的生日願望是,
但願我能走得心安。

Thursday, 6 March 2014

觸動心靈的歌

都不知道是否跟我最近修習慈心禪有關,
我感覺我的心在不知不覺間被柔化了。
最具體的例子是,
我的心靈很容易被觸動。
這幾天都在反覆聽一首歌曲-
王錚亮的<<時間都去哪兒了>>,
非常懾心的歌曲,
也把MV看了一遍又一遍,
眼淚一發不可收拾。

那首歌所表達的是,
父母傾盡畢生精力養兒育女,
才驚覺轉眼間已老了,
感慨時間的流逝,
感嘆「還未有好好看看兒女眼睛就花了...」。
雖然我未為人父母,
但都感觸良多,
很自然地融入了歌曲的情感之中,
更在心中填上新的歌詞,
我還未好好報答媽媽, 媽媽就走了...
我還未好好報答爸爸, 爸爸就老了...
我還未好好照顧弟弟, 他就成家立室了...


原曲歌詞:

門前老樹長新芽
院裡枯木又開花
半生存了好多話
藏進了滿頭白髮
記憶中的小腳丫
肉嘟嘟的小嘴巴
一生把愛交給他
只為那一聲爸媽
時間都去哪兒了
還沒好好感受年輕就老了
生兒養女一輩子
滿腦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時間都去哪兒了
還沒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
柴米油鹽半輩子
轉眼就只剩下滿臉的皺紋了

Sunday, 2 March 2014

今心

想當年, 媽媽離世前皈依, 法號「詩念」。
當時不以為意, 或許被傷痛的陰霾所籠罩, 沒有對此作深思熟慮, 於是只取其諧音, 詩念思念, 就是離別的思念和念念不忘吧, 心想, 真還來得是時候, 菩薩都跟我開玩笑。

如今, 人靜下來, 才發覺觀世音菩薩不是隨便起個名字。

「念」, 不就是提醒我要好好將「今」放在「心」上嗎? (Holding the present moment in the heart) 多麼美的一個名字。這份感悟讓我對「活在當下」再作反思。人的一生, 又有多少時間真的是「人在心在」的活在當下? 有多少光陰是人在當下, 但心在想着過去或未來, 而忽略了此時此刻此人此地?

可是要放下思緒, 放下過去與未來, 又談何容易。

最近禪修的體會讓我開始明白真正的「放下」(let go), 並非用力把思緒推開, 並非抑制、抗衡、或嘗試控制, 而是嘗試與一切所呈現的感受和思緒和平共處, 更溫柔的對待它, 重要的是要以旁觀者的角色靜觀它自由飛舞, 乃不至於被捲入其中。如是慢慢地培養覺察, 細味心念的無常, 體悟生命的本質, 從容地接納然後放下, 那麼寂靜、平和、自在便會悠然而生。

有苦就有樂, 有樂就有苦, 這個整體就是生命的豐盛。樂不會持久, 苦也總會過去。面對苦樂交融的人生, 何必執著。重要的, 是懷着今心聚焦於當下 - 這唯一真實活著的瞬間, 傾注百份百的力量好好照顧此時此地此人, 不枉此生。

Saturday, 1 March 2014

通會之際 人書俱老

書法老師難忘他老師的教誨, 跟我分享了令他畢生受用的幾句話 (節錄自唐代書法家孫過庭的<<書譜>>):
至於初學 務求平正
既能平正 務追險絕
既能險絕 復歸平正
通會之際 人書俱老
書法造詣的漸次提昇, 就是在'平正'與'險絕'之間往復追尋。初學要用心學習基本功, 不怕悶不怕苦不怕困難, 以求打好基礎。進而求變, 所謂「順則凡, 逆則仙」, 大膽擺脫格式束縛, 以建立個人風格。但'險絕'也不能做得太過, 免得浮誇, 甚至不倫不類, 因此也該適時地復歸平正, 反思自己, 樸樸實實以再創高峰。到能融會貫通之時, 書法已到一定境界, 可人亦不知不覺間步入老年了。
最後那句「通會之際 人書俱老」最意味深長。要熬出上盛靚湯, 既要時間又講火候, 做學問亦一樣, 要能成大器, 豈能一步登天, 更何況人生歷練往往就是最佳的調味料。
學習書法如是, 從事其他藝術甚至修練武術亦然。學習態度主宰一切, 能耐、信念、熱誠、虛心、氣度、精勤、堅毅、恒心缺一不可。至於要精益求精, 沒有捷徑, 就是在'平正'與'險絕'間往復追尋, 恒中求變, 變中求恒, 不斷用心領悟點滴累積, 從「着熟」入手, 進而「懂勁」, 乃至「神明」。我深信, 有志者事竟成。

Friday, 14 February 2014

愛是不保留

最近一位好友把我的網誌讀過以後,
以一首<<愛是不保留>>相贈。
本身是一首歌頌基督大愛的詩歌,
暫且撇開宗教不談,
這是一首很美, 很有意思的歌曲,
道盡人生無常,
"...常聽說世界愛沒長久,
哪裡會有愛無盡頭,
塵俗的愛只在乎曾擁有,
一刻燦爛便要走..."
讓我想起電影<<愛在午夜希臘時>>中一句我很喜歡的對白:
"...如日出, 日落, 一切朝生暮死的事物,
我們出現, 也會消失。
對於某些人來說, 我們非常重要,
但其實在人生旅途上我們都只是過客。"
對於無常, 我還是會感慨,
但當我逐漸明白萬事萬物都是因緣聚合而起,
明白沒有永恒不變而獨立存在的人物事時,
我察覺我能較積極面對無常,
比從前看得開, 能放下自討苦吃的執著,
也因此我的心越來越輕, 人越來越自在。
同時, 正因為因緣難求,
我時刻提醒自己要把握因緣,
並好好珍惜因緣。
一切唯心造。
這內心的轉化很奇妙,
教我更能包容, 更懂得去愛。
<<慈經>>裡有一句寫得平淡但很有力量的說話,
"對一切眾生應修習無量慈愛心,
猶如慈母用生命保護自己唯一的兒子..."
無條件的愛是超越世俗的浪漫,
我自問未能成就佛陀的大愛, 基督的大愛,
但我願能一步步學習,
以沒保留的愛全心全意去愛我所愛的人,
活好當下, 在這人生旅途留下美好存在的足跡。
今個情人節,
雖沒有名貴禮物, 沒有燭光晚餐,
甚至沒有至愛相伴,
但我的心很實在,
因為充滿愛。

Thursday, 6 February 2014

背後的女人

爸爸的歌唱表演, 我都會盡量抽空到場支持, 給他一點點鼓勵, 也嚐試給他中肯的評語 (演後檢討) - 記得最初他參與表演時連歌詞也忘記, 我直接地告訴他那是不尊重觀眾的表現, 回想起來覺得自己對他的批評未免太狠了, 當時他還是初哥吧。但自那之後, 他都努力把表演歌曲的歌詞記好, 我知道, 他就是最在意女兒的一言一語了。自從媽媽離開了後, 我就充當着爸爸「背後的女人」, 撐着他, 盡力愛護他。父女之情難能可貴, 他一直以來所給我的我實在一生都報答不夠。看着他每次演出都樂在其中, 加上認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友擴闊了生活圈子, 做女兒的都替他高興。另外, 他的演出一次比一次進步, 無論唱功, 台風, 演繹方法等等, 我為他感到無比自豪。舞台經驗的累積固然有幫助, 但更重要的是他用心唱, 情感的自然流露最能打動觀眾的心。希望爸爸能盡情享受他的舞台, 我這個小歌迷會繼續默默支持他。

Monday, 3 February 2014

我的第二個家

昨天到師傅家團拜, 幾十個仔仔女女聚首一堂, 樂也融融, 好不熱鬧。
的確, 如師傅所說, 是緣份讓我們走在一起 。
而當中那股強大的凝聚力全賴師傅把「家」的文化帶到太極班中。
師兄弟姊妹們彼此關愛, 情同手足, 親如家人,
家文化就是這個TAI CHI FAMILY的核心靈魂 。
師傅擔當着「爸爸」 的角色,
以子女之憂而憂, 以子女之樂而樂,
處處為我們著想, 為我們操勞, 辛苦他了。
為人低調謙厚的他往往跟我們說“I'm nothing”,
其實在我們心中, He's everything.
每當他情真意切的叮囑我們珍惜眼前人的時候,
我都不能自已地眼泛淚光, 昨天也不例外,
很感激遇上這個重情義的「好爸爸」,
很感動有幸成為這個溫暖的家的一份子,
很感謝師兄師姐們一直以來的眷顧,
能夠有哥哥姐姐關心, 從小到大身為大家姐的我其實渴望已久了。
由衷的希望這個家的精神能夠長存。

Tuesday, 18 October 2011

遊樂場/區樂民/蘋果日報/2011年10月15日

遊樂場/區樂民/蘋果日報/2011年10月15日


讀者的母親因病去世,她們的關係密切。喪母後,讀者的情緒大受影響,需要服藥方能入睡。她問:「怎樣才可以撥開陰霾?」喪親的確難受。零八年父親去世,我傷心了一段日子,但我知道父親並不希望我沉溺在哀痛中,我於是告訴自己:「遠離悲傷。」人若是願意,就可以走出幽谷,不是想像中那般困難。具體上我做了甚麼?我如常上班,如常吃飯,如常休息。當一個人靜下來,難免想念父親,我沒有逃避思念,但會主動回憶昔日美好片斷。父親去世前一年,有天我問他:「我作為兒子,你給我多少分?父親想了想,道:「九十。」「哇!」我歡呼:「原來那麼高,真開心!」父親嘗試引導:「為何你不追問是甚麼原因少了十分?」「你曾教我做人應知足,」我說:「九十分很好了,不一定要拿一百。」「不思進取。」父親嘀咕。「你作為父親,如果我打分,你知道會是多少嗎?」我反問。「多少?」父親一臉好奇。「八十八。」我答道。父親顯然不滿意評分,跟我辯論了好一會兒,最後他大嚷:「我要上訴!」說完了,大家哈哈笑,我們都想不出哪裏有上訴機制。回憶,可以是溫馨的。想念已亡的親人,我的心情就像離開遊樂場,捨不得,但快樂。

媽,我給妳一百分! :)

Sunday, 13 February 2011

本來無一物

光脫脫的來
光脫脫的去
來時一個箱(玻璃箱)
去時也是一個箱(木箱)
金錢、名譽、地位,統統帶不走
相信在這個世界裡
只有愛與精神可以長存

Monday, 31 January 2011

了悟無常

若干年前,
跟朋友談到工餘消遣...
他說他在學習品酒,
還認真地跑到坊間某大學鑽研箇中學問,
雖有許多生字許多地方名要記,
但就樂在其中,
認為是辛勞工作一天後的快樂時光...
然後我們不期然地談到《神之水滴》,
已出版的他都看完了,
我卻無奈地說,
雖然我家也有一整套漫畫,
可是為了幾個月後的法律考試,
不得不看了兩期便放下漫畫,
將工作以外的大部份時間都花在溫習法律課本之上,
雖然有興趣進修法律知識,
可是過程比想像中吃力,
畢竟工餘已沒甚精力去應付如此沉重的學科...
我輕嘆,
『無辦法啦,洗濕左個頭,現在放棄實在不甘心啊...』
他淡然的一句,
『人生本來就是充滿後悔與遺憾,我們能夠做的就是盡量把後悔與遺憾減少...』
當時的我感到很詫異,
奇怪他何以對人生作出如此狠辣的批判,
奇怪他何以想法如此灰如此悲觀。
但人大了,
再加上這幾年面對過親人的離去,
現在我才漸漸了悟箇中真理,
正所謂,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人之生者,本來就是與憂俱生...

佛陀說,人世間一切皆無常,
生者必死,聚者必散,
我們自來到這世界那一刻開始便要面對死亡,
又何必為是非、虛實、人我而執著呢?
如果變幻才是永恆的話,
我們唯一擁有的就是當下。
常言道,世事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於心,
只要凡事盡了自己能力去做便無悔無憾了。
要活得自在,唯一的方法就是懂得放下,
為自己不能控制的事而苦惱根本就是跟自己過不去。
《西藏生死書》說:
「只有懂得生命是多麼脆弱的人,才知道生命有多可貴。」
但願在往後的日子我能切切實實的把握當下,
認真看待生命,愛我所愛的人,珍惜我所擁有的東西,
把後悔與遺憾盡量減少,
因為,
明天或來世何者先到,我們都不會知道。

Saturday, 15 January 2011

擦地炮已成追憶...

一星期前的她精神還不錯,
怎料那已是最後一面...

願她一路好走.

Sunday, 9 January 2011

探病

雖然她年過九十,白髮滿頭,
而且已患有腦退化症,連我是誰都搞不清,
但看見她卧病在牀,不肯吃淡而無味的醫院飯菜,
又喃喃地說自己「老囉...無用囉...」,
我的鼻子一酸,兩行熱淚又來了...
眼前矇矇矓矓的,彷彿又看到媽媽當年在醫院受苦的日子...

Monday, 27 December 2010

聖誕禮物

這個聖誕很快樂...
快樂不是來自禮物之多寡,或其價值之高低,
而是因為充滿愛,
與家人一起共度佳節,
實在讓我感到無比的溫暖,幸福,快樂。

聖嚴大師說:
想要的東西非常多,需要的東西並不多;
需要的東西應該要,想要的東西不重要。

Sunday, 12 December 2010

陶瓷全自動電藥壺

藥材舖店員:啲茶執好喇,返去五碗水煲埋一碗啦...
我:唔該哂...呀,想要埋那個電藥壺...
藥材舖店員:無問題...(攞貨中)...識唔識用呀...你有阿媽幫你煲吖嘛...
我:無呀...自己煲咋...所以咪要買個全自動架囉...
藥材舖店員:係呀,呢個真係好方便架...

心想:...我都好想阿媽幫我煲茶...

Friday, 29 October 2010

科學怪人

隨着科技的進步,
生命可以由科學來創造,
又一次証明人定勝天。
然而,這個成功是可悲的。
被科學帶來世界的他,
一輩子也不會找得到他的identity。
沒有愛的傳承而繁洐出來的生命,
雖有脈搏,但總欠生命力,
實在跟一件商品沒兩樣‧‧‧
一步一步走在人生路上的他,
會了解生命的可貴嗎?
會熱愛生命嗎?
這違反自然定律的生命創造,
是對生命的一種不尊重嗎?

Tuesday, 31 August 2010

瑜伽老師讚人生完美

康泰旅行社兼職領隊謝廷駿(Masa)在菲律賓失去寶貴的生命,但其瑜伽老師在網上撰文,指Masa是極少數着重靈修的學生,雖然不幸身故,但人生已是完美了。Masa的瑜伽老師稱,首次見面已覺得他很正氣、熱血,也很有佛性,Masa為了令自己可以成為出色瑜伽老師,不斷做好準備,而且無論對世界、對人類和對生命,都充滿熱誠。

除學瑜伽之外,Masa也積極進修印尼話,原因是他有興趣到印尼的做導遊,他熱愛旅遊業,早前的「阿珍事件」令他十分不是味兒,對旅遊業內部運作亦有自己的評價。

老師又指,他相信自己會明白Masa被挾持時,在巴士內想些甚麼,因為印度修行中,有一項叫Karma
Yoga:「為別人服務而不求回報的行為訓練!」

Source: 頭條日報31-8-2010


我謹在此向謝先生致敬。

Monday, 16 August 2010

選擇


"近年,青年人中出現了隱蔽一族。他們讀完書之後,不積極出外找工作;有時找到,也做不長;大部分時間閒在家裡,把自己的房門一關,就沉醉在互聯網的虛擬世界裡,既不關心外面的真世界,亦不關心自己的家人與自己將來的命運。
傳媒在談論這種現象時,都傾向把它視作一種社會問題,從各種社會因素,去解釋出現隱蔽青年的原因。有些傳媒更把問題歸咎政府,認為是政府的政策失當所造成。傳媒的這種取態,有時會令青年人把自己的選擇合理化,覺得一切都是社會的錯,自己反而不用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我曾問過一個隱蔽青年,為何不嘗試去找工作?他卻埋怨社會歧視年輕人,不請沒有工作經驗的人。即使肯請的,也只留給有關係的人,他出生寒微,根本沒有機會接觸到好工。餘下來的,工作死板,又沒有發展前途,五千元一個月,根本不可能養活自己。社會沒有理由逼他去接受老闆剝削。他說,得政府設立最低工資後,他才考慮是否值得出社會工作。
我並非說社會沒有責任,但我不想附和這個青年的想法。我勇於出來做醜人的原因,是這種想法會耽誤青年人的生命,我是關心他們才去說這些他們聽來刺耳的話的。
青年人可要明白,社會總是不完美的,任何時候,都可把問題歸咎給社會;難道我們在社會問題解決之前就放棄自己的生活嗎?人只能調節自己去適應環境,不能妄想環境改變去適應自己。等適合的環境出現後才去生活是不切實際的。
生命對每一個人來說都只有一次,即使你相信還有來世,但那也只會是一個人的生命。因此,我們必須把握好當下還屬於自己的生命,即使在客觀環境不盡如意的情況下,也得盡可能令自己活得有價值一些,莫讓自己的一生不知不覺中隨時間溜掉了。
我們不難看到,即使生活在同一樣的客觀環境下,一樣有人活得好,一樣有人活得不好,關鍵是肯不肯去博一鋪吧了,生命只能在奮鬥中才能產生光輝;年輕時就隱蔽,很容易導致年長時的懊悔。
青年人可能會問,在現時的環境下去奮鬥會有成果嗎?這當然沒有人可以保證,但正因為沒有保證,才需要我們去奮鬥。我年輕時讀過海明威的《老人與海》,深被這個故事所啟發。
老人出海,釣到一條大馬林魚,幾經搏鬥才把魚拉近小船邊,但魚太大沒法拖上船,只能繫在船邊拖回去,回程中不斷受到鯊魚的攻擊,馬林魚的肉全被鯊魚扯食,只剩下一副魚骨。老人花了這麼多氣力,好像一無所獲,但海明威描寫老人與海的搏鬥過程中,卻讓我看到生命的真諦。
人死的時候,一樣也甚麼都帶不走,因此,生命不在乎你有多少收穫,而在乎你選擇如何過你的生活,生命的價值是在生活的過程中產生的。雖只剩下一副魚骨,老人的搏鬥,才令他不枉此生。"
Source: C觀點- 施永青 am730 16.08.2010
談到生命的價值,
我便想起預科時在中國語文及文化科裡頭讀過的一篇文章-"人生的意義".
課堂上老師帶領我們不斷的反思,師生間的交流讓我上了人生重要的一課.
何為"人生的意義"? 各人的演繹都不盡相同. 無他, 就是因為它根本沒有標準答案.
我不會為人生下一個定義,因為我深信生命是活出來的.
我們雖不能抗衡天命
(很大程度上我都傾向相信佛學思想的前世因,今世果,冥冥中早有註定...),
但我們都能掌握自己的生命活得精彩與否,心中富有之多少.
因此我對於筆者所言,實在很有共鳴.

"人死的時候,甚麼都帶不走,
因此,生命不在乎你有多少收穫,而在乎你選擇如何過你的生活"
現今社會怨氣沖天,
因為愈來愈多人不切實際地妄想環境會改變去適應自己.
事實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既然今生只能活一次,
我們就好好把握當下,活出自己的價值, 活出自己心目中的彩虹.

Saturday, 31 July 2010

「行醫」

行醫是我兒時理想,
可惜自己唔爭氣,醫學院門檻又太高,
懸壺濟世的宏願只能埋藏在心底裡...

聽到妹妹打算將來大學選讀醫科,
而且一大動力是源自伯娘,
我當時真的萬般欣喜在心頭,
我亦可以肯定伯娘在天之靈也會深感安慰呢。
(難怪伯娘以前對妹妹寵愛萬分啦...)
真的衷心祝願妹妹有朝一日能實現她的理想呀。

而我,也不是完全放棄。
我相信每個人生於世上都有他的使命,
我們都是為別人而活的,並都是為貢獻這個世界而活的。
此話何解? 試想想,只有一個人生存於世有其意義和價值麼?
噢,話扯開了...
其實我是想說,
我也可以運用有限的知識和力量去「行醫」,
舉例說,
教授瑜伽可以導人進入身心平衡的境界,並且協助擺脫煩惱,醫治人心...
如果有機會成為業餘調解員的話也可以為社會帶來一點點的美好與和諧...
身為業務顧問的我,不就是公司裡的醫生麼?都是每天在望聞問切吧...
看似安慰自己,
但其實「行醫」真的不只於運用醫術藥物手術刀去帶領病人脫離苦海吧。
簡單如陪同老人家上茶樓喝杯茶、吃個包、
聽聽他們說故事、關心一下對方也是心靈良藥吧。

Tuesday, 22 June 2010

媽,祝您生日快樂


昨天晚上夢見媽媽.
正想跟她說句生日快樂,
但轉個頭來,她已不見了.
有人告訴我,她剛往醫院去了.
我飛身出屋外,
環顧四周,看不見她的蹤影,
卻看見一道漂亮的彩虹遠掛天邊.

我深信,媽媽現在定必一切安好,
並愉快的活在地球的另一端.

就讓我在這裡說聲,
"媽,我愛您!"

Saturday, 19 June 2010

亦遠亦近

爸爸欣喜地告訴我,
"昨天晚上在夢裡遇上你媽媽,不知她是否記得這是我們結婚31周年紀念呀,所以特地回來跟我見見面呢~"
爸爸媽媽,縱然你們天地相隔,可你們的心還是緊緊地扣在一起...

那一邊廂,
今天晚上坐在我隔鄰用膳的一對中年夫婦,
雖然他們二人只是一枱之隔,
兩顆心則彷彿相距千里之遠...
妻子一邊從頭至尾從尾至頭地細閱餐牌,一邊跟丈夫商量點什麼菜...
可惜丈夫所提出的太太都不喜歡.
但是對於妻子的選擇,丈夫又似乎不大歡喜.
未有定案之際,妻子便說:"是你要來這裡吃飯的呢,點甚麼好呀..."
丈夫有點不耐煩的說,"就依你的主意好了,我剛才所提議的你全都說不好,那就不要再問我好了.."
妻子立時還擊,"我點的你不也是全都說不好嗎?!...既然是這樣,那就不點菜罷了,大家一起乾喝茶吧!"
妻子於是把餐牌放回枱上.
然後他們倆都默不作聲,誰都不再望對方一眼.
靜默三數分鐘後,幸得侍應前來嘗試替客人下單,僵局才得以打破.
妻子於是草草把菜點了.
接下來的情節都是預料中事了: 整頓晚飯他們倆誰都沒作半句聲!
何必呢...

人是否往往要到生死之時才懂得珍惜眼前人呢...

Thursday, 2 April 2009

好細佬

我慶幸我有一個又乖又生性的細佬,
除了他的健康之外其實沒有甚麼令我太擔心,
真的讓我深感安慰。

Tuesday, 31 March 2009

不能自已

今天一家人往祭祖去。

已過了三個年頭,
上香的時候,
我還是不能望着她的樣子多於三秒,
否則,
淚又不能自已地湧出來了。

為何不讓我有多一點報恩的機會...

Wednesday, 18 February 2009

有喜亦有悲

以為是零機會,
原來又有機會。

將會得到的...
將會失去的...
現在心情忐忑...

不過,無論如何,
兩口子終於擁有自己的天地還是快樂的。
更何況,這是我希望在2009年年底前能達成的願望,
現在願望成真,實在可喜可賀。

人總要帶着喜樂和感恩的心去接受上天給自己的一切安排吧。

Tuesday, 10 February 2009

Life Will Find Its Way Out

最近嘗試在開解工作壓力甚大的同事J,
希望她能看開一點,不要再鑽牛角尖了...

“山不轉,路轉;
路不轉,人轉;
人不轉,心轉;
成功之路從心開始。”
www.fotosearch.com

Monday, 9 February 2009

聞者心傷、見者流淚

在安慰他的同時,
我又何嘗不是還在問,
“為何如此…”

其實這三年以來,
心底裡都仍然在一直埋怨,
上天的這場惡作劇實在殘忍得過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