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念‧二十面體以《大方廣佛華嚴經》(簡稱《華嚴經》)的內容及其義理為創作基礎,結合多媒體演出以表現佛家的一些核心思想。演出文本從一行禪師對《華嚴經》的解說開始發展,透過多媒體舞台裝置,以及「光」作為媒介,在劇場裡展現華藏世界中「重重無盡」的意象及探索《華嚴經》中〈心如工畫師〉偈的義理;音樂部份以「華嚴字母」及誦唱為創作發展基礎,並融合舞蹈、說唱表演,構造這齣多媒體劇場作品,進行一次藝術與宗教互動的實驗,從佛學角度觀照當代物質文明與精神生活狀態。
雖然我在天主教學校念了十三年書,但由於家人信佛,令我從小就對佛教有所接觸。當然,我對於佛教許多觀念還是一知半解,且覺得大部分經文也很玄。我想大概是信佛所帶給我的那種清淨祥和感覺,驅使我想了解佛的更多。
對於佛境界的領悟,我仍在不斷探索中。
*********
《華嚴經》重要概念之一 : 一切唯心造
「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是佛家的核心思想之一,亦是《華嚴經》的重要主旨。其實佛教不是去嘗試強加一些價值觀給世人,佛經裡有很多觀念,讓我們明白到心和世界二者的關係。
值得一讚是《華》劇中的音樂,整套劇的所有歌曲都很動聽悅耳,就是令人有安詳的感覺。特別欣賞最後一幕的“十方一念” - 由于逸堯編曲、林夕填詞:

- 心是什麼?
- 欲望是什麼?
- 心如何影響我們去看這個世界?
*********
後話:《華嚴經》重要概念之二 : 無盡緣起
我信緣。
《華》劇中最入我心的是緣起的無窮無盡。所有事物都是由因緣所成,而這些因緣的關係是重重無盡,互相影響,互相支持,不能從中分出人我,這也是佛陀的無私境界。那種重重無盡的「廣」是大而無外、小而無內,是一中有多、多中有一。
那因果關係對我來說相當微妙。以前我以為因果關係泛指前世因,今世果;漸漸我發覺不只是前世今生,萬物皆有因果關係。《華》劇中以下一幕尤其深刻:
一朵盛開的花兒是果。
可沒有充足的陽光為因,便沒有盛開的花兒為果;
倘沒有充足的水份為因,便沒有盛開的花兒為果;
若沒有肥沃的泥土為因,也沒有盛開的花兒為果。
「緣」不等於上天安排。事實上我們每一個行為,每一個想法,都在影響着其他事情。
在看見花的同時,你能從花裡看見陽光、水份、和泥土嗎?
又,你也看得見自己有一雙能看花的眼睛嗎?
我信緣。
《華》劇中最入我心的是緣起的無窮無盡。所有事物都是由因緣所成,而這些因緣的關係是重重無盡,互相影響,互相支持,不能從中分出人我,這也是佛陀的無私境界。那種重重無盡的「廣」是大而無外、小而無內,是一中有多、多中有一。
那因果關係對我來說相當微妙。以前我以為因果關係泛指前世因,今世果;漸漸我發覺不只是前世今生,萬物皆有因果關係。《華》劇中以下一幕尤其深刻:
一朵盛開的花兒是果。
可沒有充足的陽光為因,便沒有盛開的花兒為果;
倘沒有充足的水份為因,便沒有盛開的花兒為果;
若沒有肥沃的泥土為因,也沒有盛開的花兒為果。
「緣」不等於上天安排。事實上我們每一個行為,每一個想法,都在影響着其他事情。
在看見花的同時,你能從花裡看見陽光、水份、和泥土嗎?
又,你也看得見自己有一雙能看花的眼睛嗎?
*********
值得一讚是《華》劇中的音樂,整套劇的所有歌曲都很動聽悅耳,就是令人有安詳的感覺。特別欣賞最後一幕的“十方一念” - 由于逸堯編曲、林夕填詞:
十方一念 黑暗光明 如畫裝飾眼睛唯心可造 喜惡陰晴 直到清靜
蓮花千瓣 鋪滿生命 泥污不沾背影
無礙無垢 以大悲之心覺醒
成住究竟壞空 業報 留證
了身 了心 了境
無量眾生 未竟
佛性 人性 隨順 渡化怨聲
如來處 就是經 無來處 亦是經
菩提果 由人種 渡亂世 入佛境
大方廣佛 普照光明 在沙粒上禪定
肉身不住 色相空名 滅卻宿命
萬千廣廈 歌舞昇平 人間虛戀佈景
雲累成雨 雨幻作雪後忘形
成住究竟壞空 業報 留證
了身 了心 了境
無量眾生 未竟
佛性 人性 隨順 渡化怨聲
如來處 就是經 無來處 亦是經
菩提果 由人種 渡亂世 入佛境
菩提花 由人領 寂自性 自在境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