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14 August 2007

背着整個世界

上一篇提到07年度中學會考中國語文科閱讀理解試卷裡其中一篇文章《散步》。
我因為被末段那寫得很精彩的一句所深深吸引着,
於是上網找找看,
把完完整整的它讀了數遍...
作者莫懷戚實在把它寫得太美,
令我急不及待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這是一篇相當美的散文(可恨我中學時的教科書沒有收錄!),
作者以600字記了一件既簡單又平凡的生活瑣事(與家人散散步),
卻把濃濃的親情(母子情、夫妻情、祖孫情)描寫得細膩動人,
體現了真、善、美也凝聚了愛。
就讓我們在沒有考試壓力之下,
花一點點時間去用心細味一下作者的情懷吧。


《散步》 -- 選自1985年8月2日 《中國青年報》

我們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

母親本不願出來的。她老了,身體不好,走遠一點就覺得很累。我說,正因為如此,才應該多走走。母親信服地點點頭,便去拿外套。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

天氣很好。今年的春天來得太遲,太遲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總算來了。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

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裡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

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後面。小家伙突然叫起來:“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我們都笑了。

後來發生了分歧: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過,一切都取決於我。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我想一個兩全的辦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兩路,各得其所,終不願意。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為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我說:“走大路。”

但是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隨小路望去:那裡有金色的菜花,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我走不過去的地方,你就背著我。”母親對我說。

這樣,我們在陽光下,向著那菜花、桑樹和魚塘走去。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很喜歡這句充滿生活情趣的話:
“...‘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我們都笑了。”
腦海裡立刻呈現了一幅洋溢着溫情的畫,既幸福又溫馨。

文章最後的一句更是我的最愛: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我’和妻子背起的決不只是對母親和孩子的責任、對家庭的責任,
而是對於整個社會、整個世界的責任。
因此‘我’撐起了一個家庭,彷彿也撐起了整個世界。
親情也不應該單單是父母無條件的付出,
更應該是我們對父母的理解、體貼和關愛。
就像文中的‘我’一樣,
明白到與母親在一起的日子不多了,
遇上分歧時(走大路還是走小路)以孝為先,
順從母親委屈兒子,
盡顯對母親的一片孝心,
對生命的格外珍愛。

其實我對於快要離開爸爸生活一事一直耿耿於懷,
心中很矛盾,
既要建立自己的一個家,
又怕爸爸變得孤獨寂寞起來,
畢竟,家裡又再少一員了。
縱使我不是要背着爸爸散步去,
也得時刻提醒自己要撐起爸爸的那片天。
希望弟弟會幫我一把吧。

No comments: